第660页

最后,还是赵裕行怒喝了一声,才让这些官员停止了争吵。赵裕行也没有拖延,当即下了几道圣旨,让临近的各大州县死守城门,等待援军抵达救援。

而晋安郡王的起兵谋反显然是早有准备,不仅有受过训练的精兵与马匹,还准备好了攻城的云梯与投石车,再加上充足的粮草,无后顾之忧的他们,更是有种如利剑出鞘般一往无前的气势。

赵裕行的圣旨发出并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气势如虹的叛军就又接连攻下了几座城池。

等援军抵达,叛军已经是占据了一州之地。

叛军之所以能这么顺利,其中当然不乏一些早已经归顺,当叛军一到,在关键时刻发作,为叛军打开城门,迎接叛军入城的或大或小的官吏了。

到了这一步,叛军的形势可谓是一片大好。

而朝廷上下也越发的恐慌,批判晋安郡王的声音每天都在上演,口沫横飞着。

只是他们在朝堂上表现得这般激动,但在他们的内心里,其实一点都不意外晋安王的谋反。

南山先生便是这一切的源头。

甚至可以说,在他们的陛下放任南山先生行事之后,这一天的到来就是注定的。不是今日的晋安王,也会有别的什么人。

他们不能指责南山先生什么,只是在对晋安王口诛笔伐的时候,会时不时的偷瞄向南山先生,观察南山先生的反应。

每当这个时候,他们都不得不感叹,南山先生不愧是南山先生,已经到了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境界,他们完全无法从南山先生的那张脸上窥探到半点内心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