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吗?我觉得,这是不是因为你们懈怠了,在过去的10年中没有发展出新的技术。”
“也许……是吧”内田悠的口气软了,过去10年,日元不断升值,房地产价格翻着番地上涨,炒股炒房炒汇,哪样不比研发技术更赚钱?谁还有心思开发技术。如果不是因为这个,池谷制作所也不至于害怕那些用自己80年代的技术武装起来的中国竞争者了。
“派出留学生盗取日本的技术?”庭野信一继续读着文件上的内容,他的眉头皱了起来:“内田君,你说的这个情况,有确凿的证据吗?”
“我们还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不过,有两位滞留在日本的中国技术人员向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信息,他们说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外派留学生的工作,据猜测这些留学生都是带着神秘使命的。”内田悠说。
“就是你在报告中写到的葛涛和……酒井倩霁吗?”
“这位酒井女士,中国名字是叫杨倩霁的。她和这位葛涛先生,都是中国国家石化设计院的工程师,前几年赴日本来学习技术,然后便留下了。我们这次撰写这份报告,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很多重要的素材。”
“这样的素材,可信度存在疑问吧。”庭野信一淡淡地说。如内田悠说的葛涛、酒井倩霁这种人,通产省也接触过不少,他们大多是借着前来开会、学习等机会,偷偷脱团,然后滞留下来的。为了让日本政府接受他们,避免被遣返的命运,这些人往往要编出一些故事,诸如受到迫害,或者身负秘密使命,而他们又不愿意做恶,所以才叛逃出来。
日本的政府官员一开始还相信这些说辞,再往后就发现满不是那么回事。不过,这些滞留者对于日本来说也是有用的,所以大家也就装聋作哑,接受了他们编出来的故事。现在内田悠用他们编的这些故事来作为证据,这就由不得庭野信一要觉得齿冷了。
内田悠其实也知道自己的证据站不住脚,不过他还是硬着头皮说:
“我觉得,这种事情,我们应当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中国官方一直都希望能够发展自己的技术,超越日本,通产省有义务制止中国官方的这种企图。”
第七百一十二章 施压
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庭野信一在心里冷笑着,这就叫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其实通产省哪里不知道日本的产业竞争力正在下降,而中国恰恰就是对日本产业的最大威胁。但形势所迫,日本经济也正面临着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内阁的主要精力都在于应对眼前的危机,哪里还顾得上长远的发展?
秋间会社申请破产的事情,通产省早就知道了,为此也在会议上进行过讨论。大家拿出来的方案,就是希望能够找到一家企业收购秋间会社,这样债主就能够收回一些贷款,股东的利益也能够得到一些保障,比完全无人问津要强。相比由日本本土的企业来收购,大家其实更倾向于让外国企业来收购,因为这样日本就能够增加一些外汇收入,这对于稳定日本的宏观经济是大有好处的。
有兴趣且有能力收购秋间会社等一干日本企业的,肯定就是中国了,大家对于这个问题的判断是非常清楚的。在讨论的时候,也不是没有人提出过对于技术外流问题的担心,但这种担心旋即就被宏观经济的压力所淹没了。中国人得到技术,消化吸收,然后再用于与日本企业竞争,最起码也得等到几年后了,到那时,日本内阁恐怕都已经换了十几回了,大家犯得着替下下下下届的继任者操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