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页

大国重工[校对版] 齐橙 2326 字 2022-11-02

“的确,他们是我们的老师啊。”孟凡泽感慨地说道。

30年后的人们,恐怕很难接受这种把日本人当成老师的说法。在后世的互联网上,日本的“工匠精神”也逐渐成了一个笑话。后世的中国人能够不把日本人的技术和管理放在眼里,是因为经过几十年的学习,我们已经出师了,水平甚至远远超过了那些当年的老师,已经具备了嘲笑他们的资本。但在上世纪80年代,再爱国、再自尊的中国人也不得不承认,日本产品的精细和高质量,是中国产品所望尘莫及的。

这个年代里的中国人,有着一种知耻而后勇的精神,能够放下身段去向一切先进国家学习,甚至是忍受着别人的白眼和鄙夷,贪婪地学习一切能够学到的知识。

今天有些人喜欢笑话前辈们缺乏民族自信心,说穿了,不过是年轻人的无知与狂妄罢了。

第三百九十三章 两难的境地

“现在这件事怎么办?”

感慨完国内企业的不争气,孟凡泽又回到了正题上,向冯啸辰问道。

冯啸辰道:“这就是罗主任面临的难题了。前年,为了强化各企业的责任意识,我们要求所有承担大化肥分包任务的企业,都要与重装办签订保证书,承诺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要按照保证书的规定进行赔偿。按照保证书上的条款,北化机需要承担由于这次质量事故造成的全部经济损失,也就是大约1500万左右。”

“这是不可能的。”孟凡泽脱口而出。

冯啸辰用戏谑的眼光看着孟凡泽,说道:“原来孟部长也觉得不可能。”

“我为什么不能觉得不可能?”孟凡泽反问道,他其实也是下意识地说出了前面这句话,说完就已经觉得有些不对了,只是不便马上改口。听到冯啸辰的质疑,他给自己找着理由,说道:“北化机根本承担不起这么大金额的赔偿,如果一定要他们赔偿,那他们就真的要破产了。”

“可这是合同规定,破产也是他们自己的责任。”

“可国家怎么可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家重点企业破产呢?”

“那么国家就应当眼睁睁地看着一家重点企业赖账?”

“这不是赖账,而是……”孟凡泽语塞了,每次和冯啸辰拌嘴,他都要落败,这一方面是因为冯啸辰经常有些离经叛道却又符合实际的想法,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孟凡泽毕竟是一位70岁的老人了,要搞脑筋急转弯,他肯定是玩不过冯啸辰的。

“我是觉得,这个损失也不见得真的有这么大吧?一天20万的利润,这个算法太夸大了。”孟凡泽换了一个比较和缓的口气,对冯啸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