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啸辰嘻嘻一笑,说道:“潘处长这可把我问住了,这样的政策问题,我怎么能做得了主?我只是说,日本也是有产业政策的,而且他们对自己的产业保护得非常厉害,才有了现在的水平。”
王时诚见潘卫华的气焰已经被打压下去,生怕再多说又会横生枝节,于是抢先插进话来,说道:“小冯,就眼下这件事,你个人的看法是什么?”
说个人的看法,就是说这不代表重装办的意见,冯啸辰并不需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但冯啸辰毕竟是罗翔飞钦点过来的人,他的意思也能够反映出重装办的想法,王时诚作为考察团的团长,是需要听一听的。
冯啸辰道:“那好,我就说说我的不成熟的想法吧,特此说明,只代表我自己,说错了各位领导不要见怪。”
“没事,你说吧,小冯。”另外几位副司长都纷纷鼓励道,潘卫华则只是冷哼了一声,也没法说什么。
刚才冯啸辰把潘卫华给挤兑了一通,让几位副司长都很觉痛快。部委里就是搞产业政策的,潘卫华把产业政策说得一团漆黑,谁听了能高兴?可潘卫华的知识结构比较新,扛着一面学习西方先进经验的大旗,大家还真没法反驳他。冯啸辰有理有据,用的又是发达国家的案例,算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实在是干得太漂亮了。
冯啸辰得到大家的鼓励,笑了笑,说道:“我觉得,刚才潘处长分析的三方利益问题,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从农业方面来说,要想粮食增产,尿素是不可或缺的,咱们不可能等到自己的技术成熟了,再向农民提供尿素。至于化肥厂方面,希望得到技术成熟、质量过硬的产品,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郑处长的想法也并不为过。”
“你说的,只是一个方面。”饶志韬补充道,“郑斌他们希望全盘引进日本技术,除了能够摆上台面的想法之外,个人的私心也是有的。引进一套国外技术,前前后后又是谈判、又是签合同,能创造出多少出国的机会?再者,等到项目开始建设的时候,日本这边要派技术人员和工人到滨海去,滨海就可以用这个借口来兴建高标准的外宾楼、招待所,可以更新办公装备和各种高档家具,甚至可以买高级轿车,这一切都可以打着服务外事工作的旗号。你想想看,能有多少人从中受益?”
“呃……”冯啸辰瞠目结舌,居然还有这样的事情呢。
第二百三十七章 这是一出双簧
每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后面,都有一大堆不可告人的私心。
潘卫华有一点并没有说错,那就是人都是有利己动机的。毫不利己、一心为公的这种人,不能说没有,但绝对属于少而又少的类别。所谓好人,应当是那种能够把利己心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在利己的同时兼顾甚至更多考虑他人利益的。而所谓坏人,就是利己心过于膨胀,以至于损人利己的。
政府官员在做指示的时候,都会号召大家公而忘私,一切从国家利益出发。但在真正制定政策的时候,则一定会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诉求。如果哪个政策不考虑平衡利益,而是一味要求下属做出牺牲,这样的政策是推行不下去的。
具体到引进大化肥设备这件事情,地方上的利益考虑是很多的。大化肥早一点投产,能够给当地的农业提供优质而充足的化肥,企业本身也能赚到丰厚的利润,这都是可以成为地方官员政绩的,官员们不可能不在意。而再往下,那就是在引进过程中享受到的各种私人好处,比如出国的机会、购买高档轿车的机会、收受外宾礼品的机会。这些都属于引进项目中的潜规则,上头的领导不是不知道,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水至清则无鱼嘛。
这一屋子人,都是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甚至夸夸其谈的潘卫华也是一个懂得基层想法的人。没人会认为基层有这些私心杂念是不对的,如果一点好处都拿不到,人家凭什么这样辛苦地工作呢?
冯啸辰恐怕是对这些情况了解最少的人,因为他的经验主要来自于后世。后世的官员不会像现在这样热衷于出国,有些外贸部门的官员甚至视出国为负担,换成谁,一年有一半时间在天上飞着也不是什么愉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