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冯啸辰这话,姚伟强脸上刚刚绽出的阳光立马就变成了厚厚的阴霾,杨海帆也是皱了皱眉头,对冯啸辰说道:“小冯,姚师傅这边,出了点事情。他从金南逃出来,跑到桐川来找我帮忙,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想到你回南江来了,所以就把他带到新岭,想听听你的意见。”
冯啸辰一惊,问道:“什么事情,为什么是逃出来?”
“唉,这事……一言难尽啊。”姚伟强长叹了口气,一屁股坐回椅子上,人也像是被抽掉了魂一般,完全没有了刚才的神气。
杨海帆见他没勇气说,只得自己替他把事情的原委说出来了。
正如姚伟强所说,在整个金南地区,有十个成功的个体企业家,被称为十大王。在过去几年中,十大王在各自的领域里做得风生水起,自己赚了不少钱,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当然,由于树大招风,他们也难免会受到一些非议,其中最主要的指责,就是认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投机倒把”,是撬国家的墙角。
今年初,鉴于国内经济领域出现的一些不规范现象,国家下发了一个有关“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的通知。当地的官员不清楚国家的政策意图,见文件中说得严重,也不敢怠慢,直接把十大王都列入了严厉打击的范围,指示公安部门将其捉拿归案。
“十大王,被抓了六个,我和另外三个人听到风声不对,赶紧跑了,要不这会也到号子里吃馒头去了。”姚伟强心有余悸地说道。
“小冯,我觉得姚师傅没有做错什么啊。”杨海帆道,“他帮助我们卖出了轴承,相当于也帮那些企业买到了急需的配件,对我们双方都有好处。他在其中提取一点辛苦费,也是理所应当的。如果没有他在中间牵线,那几家企业自己派出采购员去采购,花的差旅费起码是姚师傅拿的辛苦费的10倍以上。像姚师傅这种人,是我们非常需要的。”
“这就是历史的局限性吧。”冯啸辰苦笑了。
中国的官员对于经商的歧视,可以一直追溯到古代。当时的人认为只有农桑才能创造价值,商人倒买倒卖,无宜于国计民生,反而是败坏了社会风气。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因为国家采取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所有的物资流通都是由国家计划来统一调配的,民间的商业行为便被扣上了投机倒把的帽子,至少在过去十几年中都是被严格限制甚至严厉打击的。
改革以来,政策有所放松,商业逐渐兴起,“十大王”这样的商业奇才不断涌现。但在一些官员眼里,商人依然是另类,遇到一点风吹草动的时候,这些商人毫无疑问都是被打击的对象。
第二百章 扯一块虎皮
听到十大王的遭遇,冯啸辰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也忍不住后背有点发凉。如果他没有给自己扯一块中外合资的虎皮,那么今天到处躲藏的,恐怕就不止是姚伟强,还有他冯啸辰了。
“小冯,你看有什么办法没有?”杨海帆试探着问道。他虽然是家合资企业的中方经理,目前不但在桐川县说话有点份量,甚至在东山地区也有一定的地位,但涉及到这种政策方面的问题,他那点级别就不够看了。下令捉拿姚伟强的,是海东省的金南地区,隔着一个省,又是一级行署的行为,杨海帆真没有什么办法,否则他也不至于带着姚伟强跑到新岭来求助。
冯啸辰皱起了眉头,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做才好。他当然知道,十大王的事情,只不过是政策上的短暂波动而已。最多有一年时间,更为开放的政策就会出台,届时这十大王都能够获得自由。但是,就这一年的时间,也完全可能会消磨掉一个商业天才的锐气,让他一蹶不振。如果姚伟强真的被金南地区派出的人抓走,在看守所里呆上几个月,恐怕再出来就不见得有勇气重操旧业了。
这些商业人才,焉知不能在20年后成为福布斯排行榜上的人物呢?如果因为一时的政策错位而被扼杀,那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悲剧,对于整个国家来说,也是值得惋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