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兰提着新暖银壶,起身给母亲斟了一盅酒,笑答道:“外头街上都是人,处处都是花灯,斗诗的,赛灯的,猜谜的,真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说罢细细讲了今夜元宵灯会上的热闹,灯市、鳌山、天街、明月。

李纨听的入迷,几乎可以想见那时天街灯市的火树银花、摩肩接毂,不由得十分神往。

贾兰正说的兴高采烈,忽瞧见李纨脸上的神情,顿时心中一酸,声音不由得低沉下去,渐渐便停下不说了。

李纨正以手支颐,听得津津有味,见他忽然停下了,不禁疑惑道:“怎么不说了?”

贾兰垂了头,闷闷道:“妈常年被困在后宅,已经许多年没逛过灯会了罢?”

李纨这才明白缘故,心中不由一暖,拍了拍他的肩膀,微笑道:“不妨事,听你说也是一样的。”

作为一个在自由社会长大的人,一开始确实不适应这个规矩严谨到变态的世界,不过她没法改变社会规则,只能强迫自己去努力适应,再怎么不甘愿,这十几年熬下来,也渐渐习惯了。

贾兰如何不明白,然而心中却着实心疼母亲,他自小便知母亲不同于寻常女子,生性向往自由,最大的愿望是能去外面看看广阔的世界,然而这些年却被迫压抑本性,困于后宅这方寸之地。

他至今还记得幼时母亲教他读书,给他讲山川人物,风土人情,脸上的神情是那般快乐向往。

思及此,贾兰忽然生出了想带母亲出去游历的念头,忍不住道:“妈想不想出去逛逛?”

李纨一怔,还没会意过来,贾兰却越想越觉得这个想法极妙,继续道:“横竖我如今该学的都学了,在国子监也读了这几年,再待下去也无甚意思,与其一味死读书,倒不如出去走走,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来增长眼界见闻,二则妈也可以一道看看各地的风土人情,岂不两妙?”

听贾兰说完,李纨这才明白他方才说的出去逛逛是什么意思,心中不由有些意动,不过很快便冷静下来,摇了摇头,道:“你想出去游历,自是无妨,然而我若出门却多有不便,就不必了。”

若是可以,她也想出去走走看看,然而当世礼教森严,女子不许抛头露面,更何况她是孀妇身份,更要谨言慎行。

所谓积毁销骨,这个世道对女子太过苛刻,若言行略有一丝不妥,光是唾沫就可以淹死人。

贾兰自然明白她担心的是什么,忙道:“妈不必担心,女眷出门远行的也有好些呢,像当初薛家姨太太不是也带着儿女上京来,还有琴姑娘,听说打小便随着父母三山五岳的闲逛,天下十亭都走了五六亭了。”

听到此处,李纨也止不住心动起来,她早就想见识见识这个世界的风物人情,然而除了那年贾兰病重时在苏州待的一年自在些,她这十几年都被困在后宅之中,言谈举动都有人盯着,半点不得自由,实在是闷得很了。

贾兰见李纨面色有些松动,便知道自己说的话已经奏效了,又趁热打铁道:“横竖咱们也不走远,就沿着官道南下,一路慢慢逛过去,看看西湖太湖,品尝各地美食,妈觉着怎样?”

话已至此,李纨已被儿子说服了大半,口中却道:“你这主意虽好,不过如今虽说天下承平,但京都到江南路途遥远,路上若遇上那些打家劫舍的匪类又当如何?”

贾兰听罢低头沉吟片刻,方笑道:“这个我也有了主意,老师手下便有一批武艺高强的护卫,都是沈家的老人,早年跟着老师走南闯北,不知去过多少地方,我明儿便去同老师借几个人过来,有他们护卫,这一路上自不用担心。”

沈颐精通武艺,身边的护卫也都是他一手训练出来的,个个身手矫健,且都是沈家的家生子,十分忠心可靠。

李纨听儿子考虑得面面俱到,心中已经同意了,见他眼巴巴的看着自己,不禁失笑道:“你都想的这样周全了,妈还能说什么,也罢,你若能安排妥当,妈便陪你出去走一走。”

贾兰闻言大喜,忙道:“妈放心,明儿我就去同老师说。”

次日一早,贾兰早早便起来,赶去沈颐府上。

沈颐才练完功,正拿着手巾擦汗,见贾兰来了,不禁奇道:“这一大清早的怎么跑过来了?”

贾兰笑嘻嘻道:“今儿特来求先生一件事。”说罢将自己打算奉母出游,借几名护卫的事说了。

沈颐听罢,擦汗的动作不由得停住了,皱眉道:“借人倒是无妨,只是京都到江南何止千里,这一路上衣食住行样样都得操心,只有你们母子两个,即便有护卫,也未必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