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云听见大喜,忙将炕上小窗推开,见一树玉梅,半在窗前半横篱外,寒香沁骨,莫能言状,心下十分喜欢,便转身道:“嫂子,这梅花着实可爱,一会子让我折一枝回去可好?”

探春见了也十分喜欢,道:“果然有趣,我也想折一枝回去插瓶。”

李纨笑道:“不值什么,你们喜欢便折去。”又对黛玉宝钗几人道:“一会子你们也都折一枝回去,还有几样果子也一道带回去尝尝。”

黛玉笑道:“这连吃带拿的,我们竟成了打劫的了。”

说的众人都笑了。

一语未了,紫鹃已取了画轴过来,众人赏鉴了一番,午间便在李纨处吃了饭,又说笑了一回,方各自回房。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话说贾兰自从跟着沈颐读书,已近一年,

他年岁虽小,却着实聪明,如今已把四书念完了,《易》、《书》二经也读了,现读《春秋》,沈颐因贾兰读《春秋》,就把《左传》《史记》教他合读,随意将几卷史书中事迹替他讲讲,不过是教他容易读些。又许他在书房中随意翻看藏书,遇着不解之处便与他讲解。

沈颐藏书极丰,他并不拘着贾兰一味读那些四书五经,因此贾兰闲了时常去书房找些史书或异志看。

贾兰翻了年便是七岁,知识渐开,如今读书亦不同旧岁,凡读的书皆要懂得,凡遇到不明之处便请先生讲解。

那一日,贾兰读到《史记·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一卷,西门豹为邺令一篇,不禁掩卷细思,想起素日听过的一些见闻,又想起《论语》中“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一句,沉吟了半日,拿了书走到沈颐前,说道:“先生,弟子有一事不明,自古以来,上自达官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皆拜佛求神,孔圣人亦曾言敬鬼神而远之,那这世上究竟有没有鬼神?”

沈颐原本正在窗下打棋谱,听了这话一怔,一时竟被问住了,放下手中的棋子,沉吟了半晌,道:“鬼神之事虚无缥缈,为师从未见过,亦不敢妄言。”

贾兰皱眉道:“既然从未有人见过,为何世人求神拜佛不绝,甚则为了以示虔诚不惜以人命为祭?”

沈颐道:“世人求的不是神佛,而是心安,神佛是否真的存在并无干系,至于那等所谓献祭性命之举,不过是那等不识教化之人的愚昧行止,神佛慈悲,若真有神明,又怎会以人命为祀。”

贾兰听罢,默默冥思,心下渐渐明悟。

沈颐招手教他上前,道:“你心中又是如何想,觉着求神拜佛好还是不好?”

贾兰低头思索了半晌,道:“好也不好,百姓生活不易,求神拜佛多少能让他们心中有一丝慰藉。

况且今世上有一等恶人,嗜欲熏心,害人利己,外面矫情于誉,却像正直无私,实则连鬼神都不怕,譬如书中所载的这些官员与大巫,正因他们不信鬼神,才敢假借神佛之名牟利,害人性命。

一个恶人若是不信阴司报应,不惧鬼神,那便再没

有什么可畏惧的了,这样的人没有什么恶事做不出来的,岂不可怕?

然而凡人还是需靠自身努力上进,若是一味求神拜佛,妄想不劳而获,或者被人蒙蔽,如邺城百姓这般,轻信所谓的河伯娶妻之言,枉送无辜女子性命,便是大大的不妥。

依学生之见,不管有无鬼神,人生在世,敬天地,礼神明,存好心,作善事,不欺暗室,若有神明,冥冥之中自有鬼神相护,若无神明,亦可无愧于心。”

沈颐听罢,吃了一惊,问道:“这些都是你自个儿想到的?”

贾兰老老实实道:“大多是学生自己想的,还有些是往日母亲教导过的。”

沈颐暗暗想道:“这个孩子真是不凡。小小年纪便有这般见解,由子及母,可知其母是何等不俗,只可惜对方是女子,若是男子,还真想结交一番。”因点头说道:“你想的很对,凡事皆是一体两面,日后遇事亦当如此,不可拘泥了看。”

贾兰说了声:“是。”归位自念书去了。

沈颐心中却着实夸赞,他并无子息,心中已将贾兰当做了亲子看待,又是他的衣钵传人,小小年纪便这般出色,着实令他满意。

次日便是冬至,沈颐到顾府请了安,想起师兄杨廷纶回京述职已有数日,还不曾好生聚一聚,次日便在家中设一席酒,请师兄杨廷纶,褚年,又请了师弟孙昭,过府一聚。

午后众人便已来齐,下了一回棋,就摆上酒来,吃了二十四个小碟,随后端上菜来。头一样是冬笋野鸡片,随后又端上一羊肉暖锅来,杨廷纶深赞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