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页

毕竟,这世界上没有能永远藏住的秘密,他父亲不甘被抛弃, 捅了母亲七刀后杀人潜逃的事情, 在那几年里, 一直都是附近邻居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虽然没有公开两人的身份信息,但这起案件当时也算是景城社会新闻中, 讨论度最高的一桩了。

学校里有人议论,公车的电子屏上会滚动播放。

放学回家的路上,原本总喜欢给他递些小零食、夸他可爱的婆婆阿姨,也一改往日的亲近, 会在发现他的那刻忽然噤声, 沉默地看着他,一边把自家小孙女往身后拦, 一边朝他挤出僵硬的微笑。

十二三岁的言玚,已经可以充分理解这种回避行为的内核是源于恐惧, 但他却想不明白其他人在恐惧什么。

在他的心里,母亲是灵动明艳的,父亲是温和儒雅的, 他们的感情真挚又浪漫。

怎么会到这一步呢?

而他们的事情, 又为什么会牵连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呢?

言玚想不通。

但当外界的质疑声铺天盖地时,即便言玚依然不认为自己有错,也难免会感到心虚。

为了避免这种自我责难, 他只能努力让自己, 尽量去成为一个符合世俗标准的「优秀的人」——

阳光、积极、成绩优异、喜爱社交, 张扬有活力, 但不会去做出格的事, 再有点正向的小众爱好,如果还能保持一些有趣的小个性就更好了。

言玚在周围人的评价里,逐渐修正着自己的对外形象,在日复一日的完善中,将「保持耀眼」练习成了,不需要触发就可以自动运行的机制。

仿佛只有这样做,他才能有底气,才能摆脱阴翳,才能在知道内情的人面前,不被先入为主的偏见击溃。

别人眼里的言玚,看起来并不内敛,甚至可以说是喜欢热闹、喜欢出风头的,但也没人注意到,他的所有张扬都有条明确的边界线。

在「这是个无聊但规矩的孩子」与「这是个有趣但叛逆的孩子」之间,言玚给自己找到了个不会被怪罪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