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彦作为宋徽宗的知交,亦是简在帝心之人,如今已是权倾朝野,与蔡京、童贯等人分庭抗礼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这些人对内跋扈张扬、对外却是奴颜婢膝,如此情形,早已为北宋灭亡埋下了祸根。
虽说子不言父过,李情其实很不想承认她这个爹于这个风雨飘摇的北宋而言,是个吸血的蛀虫。但对于李情而言,李邦彦有妻无妾,也不是那等贪恋美色之人,与刘氏夫妻恩爱十几年如一日,对膝下儿女亦是慈爱,算得上是这个时代难得的好男人了。
李情心头思绪万千,脸上却不显分毫,莲步轻移踏入书房。
李邦彦专注于手中的政务,一目十行的阅览过奏章上的内容,而后提起朱笔在划下批阅的痕迹,随后将批过的奏章放置在左手边,继续翻看下一本,全然没发现李情的到来。
李情也没有出声打扰认真处理政事的李邦彦,放轻脚步走到书案前,顺手拿过他批阅的奏章。翻开折子,工整的字体映入眼帘,等看清楚上头的文字,李情的脸色变得极为难看。
这是一封主张求和的折子,写这折子的是边境处的宦官监军。
今年开年,金兵趁夜偷袭宋国边关,宋兵不察残败,死伤惨重。监军在折子里将兵败之过全部归咎于镇守边关的韩世忠老将军,猜忌老将军通敌,恳请宋徽宗处置韩老将军,又出了个割地赔款给金兵的馊主意。
李情看得火气上涌。
宋朝重文抑武,朝堂之上同样品级的文官地位往往高于武官,又因忌惮武将夺权,坐在龙椅上的历代皇帝都会派遣宦官作监军,对战事指手画脚,偏生派的又是个什么都不懂的货色,尽是添乱。再加上如今贪官污吏横行霸道,送往边疆军营的粮草物资缺斤少两,以次充好,宋兵连手中的兵器都是生锈的钱,你让他们如何打?
这一战输了,打仗尚未说什么,这监军倒是先发制人推卸责任起来了。且出的是什么馊主意,临阵换帅?割地赔款?
脑满肥肠的东西,他是嫌弃宋国亡得还不够快?想要添火加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