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青儿不理谁啊。”刘姥姥去了冷家,这会儿才回来。
“跟冷家说好了,等秋收以后,地就归他们。”刘姥姥乐呵呵的笑,王狗儿又在小东山买了三亩荒地,以后房子就建在山脚下,一家人种玉米加水稻,六亩地足够了。刘家村的便干脆放了手,交给冷家。
“姥姥,快来看,这是九公子送的回礼。”青儿指着桌上堆的布匹,喜孜孜的笑。
“这礼也太重了吧。”刘姥姥想到三车玉米卖了五百两,一口袋玉米面值不值五匹布料子呢,她便没有再往下说。
“不重,他们大户人家,什么都讲究一个新鲜,没吃过的,看的贵重些,也是当然的。”贾茁是直接把这五匹布料当成定金看了,下一回玉米成熟之前,就直接喊他来商量着怎么卖,大头可以留给他去赚,王家就躲在背后闷声发笔小财就好。
“小茁说不重就不重,今年可不能象去年一样马虎,只吃碗面条就算过了生辰。今年咱们小茁想吃些什么,姥姥亲自给你做。”
啊……生日。
贾茁忽然回过神,七巧节啊,巧姐的不就是七巧节生的,所以才取了这个名儿。她完全不记得这回事了,去年,貌似,好像,真的吃过一次面条。她当时连汤底都喝尽了,现在才反应过来是长寿面,会不会反射弧太长了一点。
“我就想吃去年姥姥下的长寿面。”贾茁忽然眼泪汪汪起来,她知道这眼泪不是她的,是属于原主人残存的一点点情绪,或者说是本能的反应。
“别哭别哭,姥姥给你下长寿面,用好料做哨子,保准吃的你们舔碗底。”刘姥姥的话让两个孩子都笑了起来,贾茁不好意思的擦了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