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页

学子们同官员的交流也更多了,学子之间的读书风气更加兴盛了,毕竟若是在文会或者诗会中崭露头角得到县令大人的亲自接待。

而且县令大人年纪同他们这些正在准备科举的年轻学子差不了多少,有些甚至比县令大人的年岁要长许多,但是都十分钦佩县令的学识。

而且同县令交流,并不仅仅局限于四书五经,县令经常会让他们从百姓民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为他们指正策论中的失误,让这些正在准备考试的人都如获至宝。

赵苌菮并不是迂腐之人,否则也不会同意赵苌方一人去行商,他自然也能够看到行商对生活的改变,所以对待商人并不是一味的压制,并不像旁的地方一样,给商人增添许多税口。

若是商人在曲阜的地界做了什么好事善事,也会给予相应的嘉奖。

这年头走南闯北的商人并不确钱,但是需要名声,所以赵苌菮便以此为基点,奖赏商人相应的牌匾,在曲阜地界给商人相应的减轻税赋。

不知不觉间曲阜虽然是个小地方,但是商人来往也逐渐多了起来,每年依靠商人的赋税县衙的盈余已经是以前的两倍还要多。

变化都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商人来往多了,县衙有了钱,修了新的道路,来往更加方便,文人举子们读书的风气也逐渐改变,不再是以前一味地围绕着书本,而是学会了观察,从百姓农家的角度去考虑,百姓们因为政策的相对优待和走起来顺畅的道路,生活上也不知不觉变好了。

这些变化点点滴滴,虽然分开看不显,但是最后朝中的督查人员过来一年一度的考核的时候这些变化呈现在眼前却是巨大的。

生活中的改变每一个瞬间都是息息相通的,曲阜在赵苌菮的治理下百姓和乐,文风兴盛这些表现都是方方面面的。

赵小妹和成橙身为赵苌菮治理改变的见证者,最有发言权。

曲阜这个地界虽然没有京都的规矩繁杂,但是真说道起来对于女子的束缚其实并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