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页

电影的结局可是一个极致的悲剧,但是现实却给人留下了无限的希望,人们头一次发现,竟然是现实比戏剧更美好。

和洛丽塔一样,瑞亚的人生里也有一个让她歧途的人,而她甚至比洛丽塔更惨,因为是她的亲生母亲逼着她这样走,最后洛丽塔从亨伯特身边逃走了,代价是毁掉了未来的所有人生,但是瑞亚得救了,她得到了新的家庭,迎来了新的人生。

但和洛丽塔不一样的是,瑞亚的人生不是一本写好的文学著作,也不是拍完的改编电影,她的结局没有注定,她的未来还拥有无限可能。

让人满怀希望的是,瑞亚也真的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努力,她没有自怨自艾,也没有自暴自弃,这样的人物形象怎么不能

吸引到观众的好感。

这种坚强不是她说出来的,而是直观地展现给镜头,于是观众就更容易被打动。

在展现优点的同时,这位与洛丽塔形象完全不同的金发女孩也毫无保留地揭示了自己的缺点,她的出身不好,她的生母是女支女,甚至还因为逼迫她卖身而被判刑。

瑞亚在节目上说得并不详细,但是她一打开这个话题,自然会有媒体跟进,甚至能够把她从出生到现在的人生分析得无比透彻。

既然都决定这么做了,瑞亚和她的团队也不会再制止那些媒体挖掘那些往事,只要不打扰到她现在的家庭就好,而那些为了吸引读者不惜写一些扭曲事实、报道她自愿当童女支的小报,公众只会更加不忿和愤怒,只要一看到污蔑她的消息,立马就会有人写信投诉和举报。

纽约警察局可是有档案记录的,一些人脉广大的报刊媒体就能旁敲到一些细节,然而经过一层安德里·维特的关系网过滤,他们得到的只会是向着瑞亚的好话。

她已经向安德里支付了费用,就不能浪费不用。

《洛丽塔》的争议就始于全美家长教师协会对美国电影协会的分级发表了不满,也对福克斯电影公司要把电影搬上银幕提出抗议,然而最后这场争议则是终于纽约儿童保护协会所发出的评论,这种变相支持有力地维护了电影的声誉。

这也是在维护瑞亚,这个女孩的案件当初也是经由他们处理的。

受害者的形象也并不一定只会带来坏处,最得观众青睐的永远都不会是完美女神,有缺陷的人才能和观众达成共鸣。

因为有缺点才更加真实,更亲民,而观众也能在对明星施舍同情的时候带来心理上的满足和快感,大小荧幕里也从来都是有缺陷的角色更受观众喜爱,太完美反而显得虚伪,一旦崩塌就更是衰落到谷底,更招人恨。

但是缺点太多也就不值得被人们喜欢,所以瑞亚必须要优秀,她也确实优秀,各种元素堆叠起来,才能为她聚拢人气。

这是肯·桑珊结合了瑞亚的所有背景和经历设计出来的,他当然也考虑到了瑞亚的性格,其实他最开始想的还是经典的美国甜心形象,不过考虑到身世条

件的影响,他最后还是舍弃了这个老美最喜欢的形象。

虽然好莱坞到处都是甜心女星,但是这种类型的盛产就证明了观众的口味仍然没有太大变化。

90年代几乎就是美国甜心的黄金时期了,甜心们不再是不知世事的清纯少女,而是随性又富有浪漫气息的都市女性,更加成熟也更加性感,这个年代的甜心领袖就是梅格·瑞恩和茱莉亚·罗伯茨,同样是依靠小妞电影成名,但是罗伯茨的转型就更加成功。

不过瑞亚的气质也不太符合甜心给人的感觉,她当然也可以笑得甜美可人,但比起娇俏可人的梅格,和笑容亲和的茱莉亚,瑞亚还是过于清冷了一点。

而她也不是依靠爱情电影成名的,自然就会离甜心差了一截。

但是肯并没有完全放弃这个美国人格外青睐的形象,他把希望放在了下一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电影上。

录制完了《奥普拉脱口秀》之后,瑞亚就别再想安安静静地回学校读书了,一旦打开了一个缺口,媒体就蜂拥而至,如果不是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她真怕自己就回不去纽约皇后区了。

媒体的关注把她推向了更多的人群,非议争论也有,但是总体而言,瑞亚或得到的还是好评,但是她和团队也无法安心,就像他们当初担忧的那样,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洛丽塔来称呼她了。

一个与《洛丽塔》有很大关系的大人物更是把事情引导到了另外一个场面。

“我不知道纳博科夫会不会喜欢这样的《洛丽塔》,但是我得承认,我非常喜欢这个改编,如果瑞亚·诺伦早生13年,我也会选她来演女主角。——斯坦利·库布里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