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正在闭目养神的李初听到此话,“想必陛下心中定有主意。”
像武媚娘这样的人,李初自问不及,所以这个时候的武媚娘想怎么样,李初想先听听。
萧太后李初,“知道武举是谁开的吗?”
李初就算先前不知道,现在定然也是知道的,“陛下。”
萧太后:“不错,正是武皇。鼎鼎大名的郭子仪就是从武举中出来的,就凭这一点,我们武皇果然威武。”
没有人能够否认武媚娘对历史的成就还有后世的影响。
“我想开武举。也是受科举的影响,既然文能科举取士,武为什么就不能?”武媚娘的脑子转得飞快,有些事有些人可能永远都想不到,但是武媚娘却可以。
而且从本质上,武媚娘是一个多变的人,也真是因为多变,才会看到多层角度的事情。
“开武举是好事,但是为什么不考虑建军校?自古以来都是重文轻武,到了守成之君,因天下太平,战事少而令武将倍受文官压制。如这宰相之人,懂得行军打仗的人越来越少。当年父亲在世时,自英国公去后,吐蕃因何敢犯,不过就是因为大唐没有像英国公那样的人可以令天下将士皆服从。”很多问题,李初早就发现,只是一直以来没有能够一举解决。
既然武媚娘现在提起武官的事情来,李初干脆说到底,想要解决就必须从根子上解决。
“宰相共有七位,为什么就不能定下规矩?必须有两位知武事,只有懂武事的人才能指挥打仗。也让天下人都明白,不是习武就没有出头之日,只要有本事,谁都可以成为宰相。”李初确实早就有了这个念头,现在明明白白的告诉武媚娘,就是希望武媚娘能重视,有些规矩可以从现在就开始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