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抑内心的欢喜,连连点头。
“我不能在这里陪你太久,往后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凡事小心。”虽然李初已经派了人在李旦的身边庇护李旦,可是凡是李旦还得自己小心。
“姐姐放心,我会万事小心,你也一样。”李旦收拢脸上的笑意,目光担忧又充满期盼的看向李初,希望李初可以尽她所能的做好。
得到李旦的保证,李初算是暂时放下心中的大石。
和李旦一再提及一些小事,李旦都答应的爽快,直到天快黑,宫门就要下锁,李初才不得不离开。
不过今天进宫算是收获颇丰,萧太后:“李旦绝对是最让我诧异的皇帝。我怎么感觉他巴不得赶紧把皇位丢出去。”
吕太后:“像他这样子当皇帝有什么意思,换了是我,我也不乐意,不如不当。”
宣太后:“我更想说的是,当皇帝接受能力那么强,既认可自己的母亲即将成为皇帝,也觉得自己的姐姐将来要去争皇位没什么大不了。这样的皇帝太难得。”
一时之间分辨不出来,宣太后说的是反话还是称赞,所以萧太后决定问个明白,“宣姐姐究竟是夸人还是骂人?”
宣太后:“大概还是称赞的多一点。”
虽然当不好一个皇帝,但是能够识时务,而且更能明白所谓大势所趋,最后不如选择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人支持。
孝庄太后:“难道不应该称赞群主一句,如果不是群主一心一意庇护李旦,我相信李旦不会这么快接受。”
这样的一番话,其他太后连连点头认可。
接下来很是热闹,以一个名为傅游艺的人为首的七品官员,领关中百姓九百人诣阙上表,请武媚娘登基称帝,武媚娘拒之。
不过数日,四夷酋长,和尚、道士,共计一万两千人,再次于神都宫门前请武媚娘登基,武媚娘再拒之。
又过数日,百官及帝室宗威、百姓,共计六万人等再次上表请武媚娘登基,这一次,连李旦都前来请愿,希望武媚娘可以当仁不让。
也在这个时候,神都洛阳现百鸟朝凤之盛况,对此,百姓齐呼,这是天降祥瑞,证明武太后乃是天赐之,天命所归,以此当称帝号令天下。
这一次,武媚娘没有再拒绝,顺应天命民心,改国号为周,李旦也改名为武轮,称皇嗣。于九月九日正式登基,李初和李末,再次变为公主。
而在武媚娘登基的当天,武媚娘再下诏书,求才求贤,不外乎是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可以为她所用。
但是,最让人注意的是,武媚娘在其中加了不同寻常的一句,天下有能者,不论男|女,若有心报效国家者,何不参加科举,一月之后,大唐再开科考,这一次的主考官竟然是安定公主。
科举的事情,大唐自建朝以来已经不断地形成了规定。主考官每次也是有朝中的宰相担任,这一次也不例外,只是唯一的差别是有了李初这位公主参与。
联合武媚娘下达的诏令中,不论男女这句,再加上让李初主考,有人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然后李初的百姓日报很快刊登了一份名为科举之制,当分男|女否?的文章,
百姓日报可谓是大唐影响力最大的一个报刊,那么多年在李初地打理之下蒸蒸日上,几乎大唐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百姓日报,像那些关乎天下的大事,都能从李初刊登的百姓日报上看到。
所以现在的百姓几乎都已经习惯从百姓日报里得知天下事,包括现在武媚娘登基改唐为周的信息,以及求贤若渴,召令天下有才有能之人前赴神都洛阳参加科举,着重要说明的一点是,不管是男是女,只要去参加科举,但凡有能的人都将录取成为朝中的官吏。
至于将来能不能成为天下栋梁,国之宰辅,那就看个人的本事。
这篇文章出自武媚娘之手,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在指出古往今来女子多少有才却不为世人所容而埋没,现在女皇登基昭告天下,就是想让天下的女人都能站出来证明自己的才华。
至于有多少女人愿意证明自己,而且,可以冲破重重的考验,站在明堂之上的,那就看个人的本事。
女人的人生不是只能一位于男人,完全也可以自己掌握自己。以前是没有机会,现在太后登基称帝,而且允许女子参加科考,这就是一个机会。能不能把握机会一飞冲天,就看女人是不是愿意居于男人之下,一辈子只能依附于男人。
这么显眼的一片文章直接刊登在头条,一石惊起千层浪,人们还没有完全消化武媚娘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的事情来,李初就刊登下这样的文章,有人暗暗唾骂武媚娘一个女人闹事不够,更要让天下的女人都如此不安于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