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想这场婚礼,武家的脸丢了,武后的脸同样也丢了。事成定局,最好的办法是息事宁人,只有息事宁人,这件事才不会不断重复被人提起,让武媚娘记得,也让天下人记得,她被自己的亲生女儿落了好大一个脸。不提,会比提的效果更好。”
吕太后:“成大事,要能忍常人所不能忍,能容常人所不能容,就是这个道理。”
孝庄太后:“这个时候群主该做什么?”
李初:“管住李家人的嘴,我这边的人,一句关于这门亲事的话都不能提。”
得,李初完全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太后们都放心。
萧太后:“便宜得了,就不要得寸进尺,否则会给自己招祸的,看看武后这个平静的样子,分明就是在等着人出头叫她捉住把柄。要是有人不长眼的非要让她不痛快,她定然让人一家都不痛快。气不能往群主身上撒,还不能往别人的身上撒?”
不错,所以李初才会果断的压制这件事,不许任何人再提起,尤其李家的人。
故而,武媚娘不提,李初不提,外面更是管着不让任何人提起。
事情闹到这样的地步,以为因为李初成婚当日立刻和离一事必会再起波澜的人瞧着如此平静的局面,武媚娘被落这么大的脸都没有反应的?着实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但也有聪明的人很快地理清楚所有的事情,告诉身边的人,这件事大家不提,所有人最好也别提,人家两母女都不是简单的人,要是这个时候突然多事,没有办法找正主撒气,找那些出头的人,有意挑拨的人出气,完全有可能。
不过,比起李初成婚当日和离的事来,更有一件事让人不得不重视,洛水现石,上面刻着圣母临人,永昌帝业。
东西是武承嗣派人进现的,就是一个日常在洛水出入的人,突然发现这样一块白色的石头出现在洛水之上,而且上面的字是紫红色的,这可是绝对的祥瑞。所以这样一来,马上有人进献。
在这样一块石头送到洛阳时,朝中上下皆是一片哗然在,所谓河出图,洛出书,必有圣人出。
圣母所指的定然就是武媚娘,这样一个令天降祥瑞的人,就是圣人,圣人得天庇护,那么就可以肆意为之,因为她的所作所为定然都是天之所指,是天意。
朝中都是一片称赞之声,全是拍武媚娘马屁的。
可是李家的人,在看到这样所谓的祥瑞时,都十分不好,什么叫祥瑞,不过是人为罢了,但是这样的事充分表明武媚娘的野心,想成为一个圣人是为了什么,傻子都知道。
偏偏武媚娘在这个时候更是下令,天下人前往洛水祭祀,以谢天降祥瑞,这样的消息传遍天下,不少人暗暗着急。
要说武媚娘的野心随着她的权力越来越大,也让人看得越发分明,召天下的人前往洛水祭祀,那不就是把天下全都召到洛水,若是有什么变故,正好可以一网打尽?
那些本来心中就对武媚娘不满的人对这样的局面,哪里愿意就这样听从。
可是李初却提醒李氏的人,“知道什么叫做引蛇出动?知道什么叫作打草惊蛇?天下兵马你们手里握有多少?想想徐敬业,再想想你们,你们能比得过徐敬业?能像徐敬业一样拉起那么多的兵马?若是不能,不要自寻死路,否则的话……”
就算真动这样心思的人,被李初一提醒,那冷汗全都冒出来,一下子清醒过来,是啊,他们手里有多少的兵马,果真就可以和扬州叛乱相提并论?
连扬州这样声势浩大的叛乱都被李初轻轻松松的平定,换到别人,别的人,李初能不能下手?
可是,总是有人不信邪的,或者该说,有人看中李初手中的兵权,李初是领兵的,更得天下民心,若是李初振臂一挥,必令天下从。
李初的府里不断有人出入,他们的目的都只有一个,说服李初对付武媚娘。
这么一个接一个的来,李初瞧着实在看不下去,直接寻一个借口回到长安,光明正大的回去,武媚娘那里都知道消息。
然后李初就在自己长安的公主府里,明目张胆的请李家的长辈,那些高祖的儿子,太宗的儿子们,面对这些叔祖父,叔叔的,李初很直接地与他们碰一杯酒。
“诸位都是长辈,原本不该由我一个晚辈来同诸位说这些话,但天下局势,诸位心里有数,比起诸位一再潜入洛阳寻我,还不如我回来,一道宴请诸位,将诸位想说而没有能够说出来的话,全都给诸们机会说出来。当然,我的一些想法,也希望能够告诉诸位长辈。”
李初举起酒杯,敬所有在场的人一杯,这些都是当长辈的人看到李初,直接把话全都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