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大唐不是第一次开科举,李初拿来的文章里可见文采出众的并不在少数,为何科举取才之时没有他们的名字?

李初道:“父亲,参加科举的人想到你的面前前,他们得过五关斩六将,臣子各有各的心思,能为才而用,无畏于人的有几个,或许我们应该想想。百姓报馆就不一样了,文章刊登出来,叫他们看到我们是一个可以纳天下言的地方,他们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尽可畅所欲言,他们想要扬名天下,何尝不是希望可以借百姓报馆显露在父亲的面前。”

是的,李治细细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李初接着道:“送文章来的人其实在试探,他们想知道百姓报馆是不是真的可以直达天听。”

“想是他们不在意结果到底如何,成则成,不成他们其实也没有其他的损失,毕竟他们失败过一次,再一次的失败,他们能接受。”李治明了李初的话,接过想起其他人的心思,心中百感交杂。

李初叹一口气,不无难过的道:“世族门伐,何等庞大,庶士想要出头不容易,但相对从前总是容易得多了,往后唯盼能越来越好。”

科举的改革,不是一步登天的,还得想办法才是。

“举才不避贤,你是大唐的公主,你是可以举贤的。”李治不知是有意或是无意提起此,李初惊得差点把脖子扭了,好在控制住,没有出洋相,但颤颤地问道:“父亲,你没说笑。”

李治道:“关乎国家大事岂能说笑,看看你的母亲,她同样举贤而用,你有何不可?”

……拿她和武媚娘相提并论,李初怎么感觉心里越发的不踏实,唤一声父亲,李治应一声,提醒一般的道:“初儿,不要忘了你的初衷,想要将来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百姓报馆,想让他们信任你,你就得展示一二。”

展示什么?展示她背后有人,她说的话完全可以传到李治的耳朵的,她,她,她……

宣太后:“我总觉得李治在下一盘大棋。”

吕太后:“总觉得对眼下的群主有利,可是将来是不是有利就不一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