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让他们呈上来,没有人敢怠慢,赶紧的将奏表交到德宝的手里,由德宝送到李治的手里。

李治眼力不太好,旁的奏表都是让旁人念给他听,李初写下的第一份奏表,李初要自己看。

德宝原拿着想询问是不是他们读给李治听,没想到李治招手让他送上去,德宝没有迟疑,呈到李治的手里。

李治接过来,拿过仔细的看,眼力不好看得费劲,李治并没有着急,下端等着的臣子同样不敢催促。

都是当过父母的人,每回要是见过儿女做什么事,还是突然做出的事,总想弄清楚到底怎么回事。

现在的李治如同寻常的老父亲一般,看到李初竟然真的写出奏表,仔细的看着,内容重要,写得好不好更让他关注。

引经据典只说明母亲的伟大,李初没有从一开始便想踩着男人,可见她的心里很明白一件事,想要让男人们认同改变规矩,总会有很多的人因为想反对而不断地反对,这种人就是她需要去说服的。

所以她不能故意挑起争斗的是那些清醒的人,不会为了所谓的一点点改变而心生不满的人。

改变不是要挑起所有人的反感,能让人认同你,支持你是一件极好的事。

李治看完后,心中自是满意的,他的女儿啊,奏表写得极好,既会讲理,也懂得煽情,好!

“诸卿想是心里有数,你们怎么看?”哪怕心里叫着好,李治不好说出来,因此问起臣子。

他纵是皇帝,哪怕上奏的人是他的女儿,总不好太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