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1页

所以,原时空,有人说这份《广场协议》,是老美从日岛身上剪羊毛的初步计划,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

虽然后世许多人都说,日岛限入失落的十年,和《广场协议》没什么关系,以日岛的发展模式,迟早要限入这样的局面,这是由日岛的经济市场本身所决定的。日岛这个时期的经济确实很火热,当火热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肯定会冷却下来。

但是,如果没有这份《广场协议》的话,也不可能有那么多外资第一时间进入日岛,使得日岛的经济出现膨胀式的发展。

这种膨胀式的发展,吴承觉得,可以看成是一种“催熟”,就像市场上那些肉猪肉牛一样,短时间内催熟之后,便可以上屠宰厂了。

在他看来,日岛这个时候就是一只被人开始催熟的肉猪,等到时机到了,就是它上屠宰厂的时候了。

所以,说《广场协议》是老美各财团准备剪日岛身上的羊毛的初步计划,其实也是可以说得过去的。

毕竟不管怎么说,日岛经济从《广场协议》开始,就渐渐陷入停滞状态,这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吴承不可能会同情日岛!

不仅不会同情,他还要参与到这里面去,分上一杯羹。

这不叫落井下石,这叫浑水摸鱼。

来到洛克菲勒家族,看到这些举杯相庆的场面,吴承不由想,原时空八十年代末,洛克菲勒家族在纽约所建的那座洛克菲勒中心高价卖给日岛的三菱财阀,而后在日岛经济泡沫破裂的时候又从三菱财阀那里低价收回,这是不是洛克菲勒给他们挖的一个坑?

这个是很有可能的,因为在他看来,洛克菲勒绝对不会缺钱缺到要把自己的标志性建筑卖给日岛人这个程度。

当时洛克菲勒中心卖出去的成交价好像是十四亿美元,后来三菱财阀经营不下去,又以原价的一半卖还给洛克菲勒,这一来一去之间就亏了七个亿。而且这当中的时间差,好像还没有多久的样子。

可想而知,如果这不是坑的话,又是什么?

吴承觉得,和这些人谈生意,一定要谨慎,否则真不知道这些人什么时候就给你挖了个大坑,然后跳进去就栽了。

这个酒会,吴承并不是主角,虽然他的名气,在这些财阀的掌门人当中,是最大的一个,但这些名气,只是对于普通人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