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伯,你琢磨啥时候建房子啊?”一旁听了一耳朵的林建军,想到家里他三弟研究了几天的烧砖的法子,提醒道,“二伯,那个烧砖的法子,建业已经研究出大概了,就是他腿脚不方便,等啥时候拐杖做出来了,那烧砖的法子才能试一试。”
这么一说,还真是!
林平义现在想着给知青们建个院子,那是用土砖做成的,而且他连院墙也不打算垒多高,能够将院子围起来稍稍遮挡就行。
而建院子的功夫,那些新来的知青也不能没地方住,他打算和队里人商量商量,谁家有空屋子,就先让那些知青住着。当然也不能白住,给主人家些粮食或现钱都是使得的。
不过既然再等等就能有砖头盖房子,那黄土砖的房子,让那些娇生惯养城里来的知青住着,难免有些委屈人。
人家都是读过书的,是响应领导的号召,下到村里来帮助建设发展的。虽然已经有知青住在队里几年,干活不行人又娇气,年底还要分粮食。可到底都是爹生娘养的,来他们村里,人生地不熟的,能多担待些就多担待些。
这样想着,他就把盖院子的事往后推了推。
晚饭时,林建国就把这事儿和家里人说了。
“爹,二伯今儿叫住我,说明后两天村里要下来一波知青。咱村里原来的知青院,地方小,本来就不够住。就寻思着等有知青再来,就另起一处院子。”
知青?
颜希月和林平安穿越过来后,不大爱在村里走动,时常就是去地里上工,再就是去山上,也就没怎么在队里见过知青。
现下是七零年,还是有挺多知青上山下乡。有的知青是自愿下乡,想为国家建设做贡献,但真到了乡下,却又受艰苦生活折磨,没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有的知青是毕业之后,或者年纪到了,但是没有工作,用以后的话说就是无业游民,只能响应国家号召来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