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以目光中疑问之色相询。

且说八爷临去云南前,该坑的人都坑了一遍,但该护着的也没忘记多嘱咐两句。

九弟十弟是打青年时期就跟着他的好兄弟,与捧着他出头但各有心思的朝臣不同,于是八爷可以不顾那些大臣们,但总要安排一下两位弟弟才能离开的放心。

廉亲王对九弟十弟的嘱咐就是:“咱们这位皇上的为人,将他得罪了必难回转的,终此一朝,你们想要做到十三弟那般权势过人的亲王是不可能了。”

“好在我们不是臣子……或说不只是他的臣子,终有一层血脉在,且九弟十弟你们这些年也只是跟着我,并未做出让皇上深恶痛绝之事。我往边境去后,你们就多与十三来往,若是将来我又因事惹怒皇上,让他记起旧事来牵连你们,有十三弟可为你们说说话就管用。”

廉亲王这打的也是明牌了,让老九老十去主动亲近怡亲王府,皇上想来会明白他们兄弟三人的服软之意。

临出京前的马车外,廉亲王还又强调了一回对九爷十爷的嘱咐:“你们两府自此安生过日子,哪怕过得荒唐一点也不要紧。但切记少涉朝事,更不要在朝上意气用事,与皇上呛着来。如此,应当能保得平安。”

果然九爷十爷都按此吩咐行,在朝上不发声,日常生活中倒是渐与怡亲王府上来往起来。

十三爷的脾气颇好,且在他们记忆中的世界里,少了康熙晚年十年的争斗,兄弟之间没有到达后期那种你死我活争的白热化互捅刀子的生死大仇程度,并非不可回转。十三爷也愿意皇上名声再好些,兄弟们之间能彼此不交恶当然是最好的。

于是也愿意居中当调和人,对九爷十爷释放善意,尤其向他们强调,皇上的性子最重情,对兄弟们都特别好。

九爷十爷没有怡亲王这种滤镜,但想要活着,还想要好好活着,就捏鼻子认了,对怡亲王的滤镜表示赞同:是是是,皇上最好了。原来是我们做弟弟的不懂事。

而随着与怡亲王府走的渐近,九爷好财的本性就暴露了。

其实十爷不涉朝政后,是很轻松快活的,在家里很坐得住且不亦乐乎;但九爷原本就属于八爷党的财政要员,经年累月做生意——其实他做生意弄钱,也不只为了八哥的夺嫡大业,而是他本来就很喜欢钱。

这世上钱这么多,在外面淌水一般流来流去,为什么不能流到我口袋里呢。

于是九爷就找上了十三爷:“十三弟啊,听说皇上新赏了你半座园子,要不要哥哥我帮你收拾一下?”

皇上待怡亲王一向极好,赏园子只赏半座是有缘故的。

且说在年羹尧伏法后,恂郡王在青海就很快掌握了局势——他原是皇子,又是皇上的亲弟弟,一旦压住了场子行事可比将领们方便,说话办事也更有底气,更能调动军队的主观能动性。

那些从前低等不得志的军士,看现在大批将领落马,难得空出些官位来,自然想在郡王爷前头露脸,博一个前程,为此拼的如火如荼。十四就着军队这股士气,亲自带兵在青海两侧边境如同巡回猎犬一样巡视,把常来挑衅的准噶尔汗国的小支部队和西藏和硕特部的小股抢劫骑兵都打了回去。

青海居中守卫中原,两头的准噶尔和西藏常来边境摩擦,对大清境内虎视眈眈。

恂郡王这一打,也算是告诉蠢蠢欲动的两个汗国:虽然我年轻,虽然我刚来,但年羹尧守得住青海,我也守得住。

算是小有战功。

因此,皇上就把畅春园一分两半,赏给了两个弟弟:十三一半,十四一半——一整个赏下去也不行,畅春园是康熙爷常用的园寝,完整规制是帝王级别。就算一分为二赏给两个亲王,都要重新修缮。

而皇上分园子的时候,也按照他们二人喜好来赏:房舍多,尤其是骑射场多的一半给了十四,园林精致,泉石错落天然景象的一半给了怡亲王。

此时怡亲王就为了这个跟皇上诉苦。

“九哥说是找人给我收拾园子,其实是去薅我的花花草草去了!随便拿出去一株就说是先帝御园里产出的名种,自有各地来京的皇商,民商高价来买。其实九哥只卖卖花房里的花也罢了,毕竟我少去住,花一年一年开了又谢也是可惜了。但九哥可不止搬空了我的玻璃房。他恨不得一根竹子都不放过,要给我砍了做成筷子说是御园竹筷。”

皇上一点没怀疑老九干得出这事:前世他哪怕流放也不忘在边境摆摊做生意,后来还发展出了一个边境市场……

十三这是秉着兄弟情分,只说了些无关痛痒的小事。其实九爷想挣钱真是想的有点丧心病狂了,还找过十三两次:“十三弟你管着户部是不是,那你看今年的盐引或者铜引能不能分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