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3页

蔡邕生死事小,天下士人怎么想,才是最重要的。

王允若有所思的看了蔡琰一眼,首先开口道:“伯喈兄行差踏错,忠心以侍董贼,给天下士子做下错误榜样。如果他是无罪,那岂不是告诉天下士人,可以投奔反贼,反叛朝廷,不敬大汉。”

“果然不出所料,能用出连环计,把董卓阴死,王允十分阴险,大帽子扣得很好。”苏辰笑容未变,心中暗凛。

过些日子,他们应该知道了,自己其实跟董卓没有太大区别。

明面上尊奉大汉天子,实质上一人专权……

也不知这王老头会怎么来对付自己?

倒是期待得很。

王允话音刚刚落下,司徒杨彪就叹息一声道:“蔡中郎虽然德行有亏,迎奉豺狼,其人却未有大错,他强于经史,不谙人心,当有此祸。”

这一位倒是对蔡邕有些同情,拐弯抹角的说了一句好话,却也没有用力去求情,颇有些顺其自然的意思。

荀爽面无表情,起身一礼,轻言慢语道:“观其心,察其行,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我看伯喈兄虽然与董贼亲善,事实上并未犯下大错,也未出过害民毒计,与李儒等人大不相类,当可从轻发落。”

荀爽荀慈明,不愧有着“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美誉,颇有谦谦君子之风。

他平日里想必也不见得欣赏蔡邕,此时却是不肯落井下石,持中而论,并从中求了个情。

太尉黄琬本属三公之一,掌管兵事,在董卓掌权之时,他就是有名无实了。

后来因迁都事情触怒董卓,差点被斩。对于董氏集团文武官员,自然是深怀痛恨,此时出言道:“蔡伯喈心性鲁直,记小利忘大义,虽然未做恶事,影响却也大坏,依我看来,此事依李将军一言可决。”

好吧,这就是个和稀泥的,看不出苏辰心里所想,干脆中立。

众人侃侃而谈,总的来说,还是对蔡邕很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