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8页

为了防止出意外,岳嵩还不忘加重了语气,生怕这位老爷犯了文人的臭毛病,一时倔起来,把事情弄僵。

所谓文人的毛病,其实是一种习惯。

自前朝开始,到本朝立国二百余年,无论是在朝堂,还是在民间,都已经形成了一个文贵武贱的格局。

武人无论坐到哪个位置,就算是身为朝庭大将军,在文官面前仍然要低人一等。

当日东南抗倭名将戚将军何等声望,他手下兵锋正锐,威风一时无两,但在写信给张居正之时,用的自称乃是“门下走狗小的戚某”。

是的,他就自称为门下走狗了,何等的低声下气。

这位将军被称为名将,东御倭寇,北挡鞑子,一生征途战无不胜,威名鼎盛,在文官面前也就那样了。

更何况其他的武将,那更是没有什么地位。

想想也能知道,朝庭脊梁大将军都是如此,民间武人自不必说。

普通百姓只有畏惧,鄙视武人,却从来不觉得侠士武夫如何值得敬佩。

在民间,就算是个一流高手,甚至都没有一个秀才地位高。

持这种观念的人大有人在。

这样看起来,就能明白,身为一流高手,做捕头捕快,做家将护卫,也没什么奇怪。

而中了秀才或者举人,却是摇身一变,衣食无忧,不纳粮,不收税,整日高谈阔论,指点江山。

走到哪里都受人尊重,见官而不拜。

等到受封一官半职,那更不得了,那是父母官。

父母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地位之高自不必多言。